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政策前沿   凝聚优秀人才推动“美丽大鹏”向更高质量振翅高飞

凝聚优秀人才推动“美丽大鹏”向更高质量振翅高飞

发表于:2018-03-27 关注 
这已经不是大鹏这片热土第一次吸引到世界顶尖人才来此创业,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美国“三院”院士伯纳德·罗兹曼都带着世界级生物生命科学项目选择了这里。作为深圳最年轻的功能新区,成立不过6年多的大鹏新区究竟用怎样的聚才纳贤之道将各方优秀人才凝聚于此,共同推动“美丽大鹏”向更高质量振翅高飞。

  大鹏新区组织百名老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参观位于大鹏新区的深圳国家基因库。


  3月16日,一位生命健康界的世界顶尖人才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再次创业,他所领衔的国际生命科技中心在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启动区举行了启动仪式。他就是90岁的“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他将率领诺贝尔奖得主和院士在坝光破解人类基因的秘密。

  这已经不是大鹏这片热土第一次吸引到世界顶尖人才来此创业,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美国“三院”院士伯纳德·罗兹曼都带着世界级生物生命科学项目选择了这里。作为深圳最年轻的功能新区,成立不过6年多的大鹏新区究竟用怎样的聚才纳贤之道将各方优秀人才凝聚于此,共同推动“美丽大鹏”向更高质量振翅高飞呢?

  在2017年新区组织人事工作答卷上也许我们能找到答案。2017年,社区党建标准化达标率连续两年全市第一,率先实现100%达标;深化基层治理“1+6”体系,获评“全省示范性项目”;区直单位班子正职基本配齐,处级干部平均年龄比2015年下降3.2岁;面向全国引进党政人才319名,新区公务员、职员实配率分别提高22.5%、9.2%;荣获全市组工系统“我的岗位我最精通”业务竞赛第四名;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为“美丽大鹏”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百里挑一”树典型,“两学一做”融入日常


  新区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大力推动新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在政治建设的统领下,新区从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工作抓起,推动“两学一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党员干部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落到行动上。

  身边人、身边事虽平常,却最能引起共鸣。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2017年建党节前夕,新区各级党组织开展了“身边的尖兵 平凡的榜样”优秀共产党员典型选树活动,评选出43名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座谈会、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优秀党员的事迹深入人心。

  地处深圳东南端的大鹏半岛,不仅自然资源丰富,更有深厚的“红色资源”。打响鸦片战争第一枪的赖恩爵将军、抗日英雄刘黑仔、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开放先驱袁庚都诞生于这片土地上,这里还有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及纪念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新区组工系统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老党员讲抗战史、学习抗日英雄刘黑仔事迹等形式多样的红色专项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新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带头认领18项调研课题,推动学习成果向工作理念和实践成效转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坝光国际生物谷重点片区开发、教育医疗体制改革等一批攻坚项目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历时11年的坝光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开学,结束新区没有高中的历史,在全市率先并提前三年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超额50%完成违建“减存量”任务等,一大批制约新区发展的“硬骨头”得到解决。


  选好人用好人管好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新区坚持选择对党忠诚选忠诚于党的人、以事业为上选担当干事的人、以扎实作风选作风扎实的人,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用人首位。



  在选人上严循三个标准,一是讲政治,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方面严格把关;二是立标准,将政治标准明细化、行为化、特征化,把对党忠诚等抽象概念具象为档案是否真实、个人事项填报是否一致等容易理解、看得见、可衡量的标准列入评价体系;三是抓落实,不折不扣执行“凡提四必”要求,探索新区提前审核人选政治表现、廉政“双签字”的具体措施,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市委巡察没有反馈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

  新区着眼长远,坚持科学选人用人。及时选配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有经验、有激情、有责任担当的好干部担任“一把手”,2017年提拔重用班子正职9人,全面配齐区直单位班子正职,提升班子的整体效能。

  新区通过发现和使用年轻干部,完善区管干部梯队结构,处级干部平均年龄较2015年下降3.2岁。

  2017年,新区结合实际情况在干部考核中建立专项考核“2+2”体系,在查违和黑臭水体治理两个专项考核项目基础上,增加坝光整体搬迁、保障房建设2个“自选项目”。

  2017年,新区提拔重用的31名处级干部中,71%具有与所任职位需要相关的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以选配促优化。全年共招募23名博士,加大紧缺专业干部引进力度,以引进促发展。


  打造“大鹏特色”,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新区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

  目前,新区所有社区全部验收达标,基本实现社区党建标准化先行区创建目标。

  2017年,新区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组织意向人选100%一次性当选,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2.9%,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提升至96%,“两委”平均年龄下降3.5岁,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高8.7%,新进委员占1/3,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和“多元化”。

  2017年,新区基层治理“1+6”体系得到全面深化,核减社区工作事项24%,社工服务项目遴选和采购自主权下放给办事处和社区,让社区集中精力谋发展、抓服务。

  改革让社区居民得实惠,新区依托“智慧大鹏”,构建“三级联动、一网通办、一体运行、智慧联动”新模式。77个公共服务项目100%实现“一窗办、一网办”,有效打通了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新区的百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高品质的政务服务。

  旅游是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新区创新开展“党建+旅游”。2017年10月,全国首家社区旅游学院在新区正式启动,其中一大亮点就是以此为平台,汇集政府、行业、社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力量,打造旅游发展基层党建联盟。

  在鹏城、西涌、东山、官湖、土洋等社区创建旅游景区特色服务党组织,打造党员服务游客中心、党员民宿店、党员便民服务岗等特色项目,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平台,让党员身影活跃在新区旅游发展的第一线。


  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新区牢牢把握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在全球竞争中站稳一席之地,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新区实施引进培育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鹏程计划”,推动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第一动力”,2017年推动出台高端创新科研团队项目扶持、人才发表学术论文奖励等具体操作规程22项;落实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全年使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200多万元,同比增长10%。

  新区人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同比增长11.9%、43.1%。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研究员钱前参与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周国瑛成功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深圳因诺免疫有限公司捧得深圳“双创赛”企业组一等奖。

  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新区大胆突破创新,采取选调、选聘、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打好揽才“组合拳”,吸引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091名考生报名,招录比达31:1。成功引进优秀党政人才319名,将新区公务员、职员实配率分别提高了22.5%、9.2%;毕业于“985”“211”高校或境外名校的占39.7%,全区公务员平均年龄降低2岁。在全市率先招募43名全日制硕士担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专职党务工作者。

  来源:深圳商报